自閉症頻譜學生升學 轉變大社交焦慮增加須支援
近年SEN學生確診個案以倍數增加,當中有高功能自閉症頻譜或亞視保加症的同學亦為數不少,雖然未必妨礙學習能力,但由於性格上較固執及社交能力較弱,所以長期潛藏着內心抑鬱的情緒,成長中打擊着自信心的發展,家長、朋輩及老師需要體諒及耐心,陪伴升學上的決定更要謹慎。
我收過不少查詢關於自閉症孩子再港學習不愉快的經歷,尋求到海外升學,希望能重新開始。不過過,往的經歷及自閉症的固執行為,並非一時三刻能改變,特別是適應新的校園生活,生活上要處理太多改變及建立新的人際關係,令學生無所適從,形成社交上有焦慮,甚至是抑鬱症隱藏自己。
我朋友有一個自閉症頻譜的孩子,學習能力成績可以,行為比較單純幼稚,最終送到英國讀大學,但不大懂人情世故,被朋輩騙財,上學總是過期遲交功課,最後到大學二年班,被英國大學要求退學。幸好因DSE成績不錯,回流香港重新入大學,有家人在伴,給他在生活處境解難,同時接受抑鬱症心理輔導,最終於在港完成大學畢業,父母在學習上鬆一口氣。
其實,我聽過自閉症獨自出國升學的失敗個案頗多,在此不能盡錄。
學習倍感吃力 負面情緒易受牽動
坊間亦有關注自閉症學生升學面對的困難的研究,去年中大教育心理學系獲平等機會委員會資助,與本地康復服務非牟利機構香港耀能協會合作,探討自閉症大專生的經歷和需要,去年成功訪問了三十名來自本港不同院校,並願意講述其經歷的自閉症大專生及其親友。結果發現,自閉症大專生的學習經驗多為抽象、無結構,以及缺少清晰具體的學習指引和策略,加上他們執行功能不佳,如時間管理和理解抽象認知概念較弱,故學習時倍感吃力。
此外,如自閉症大專生習以為常的學習生活被突然擾亂,例如社會事件和疫情的影響,他們會比一般學生更難以適應這些事件所帶來的變化。研究亦發現,面對大專課程較高的學術要求和編排上課時間表等壓力,容易引起自閉症大專生強烈的情緒反應,這是他人未必能察覺或估計到的。此外,過度的感官刺激和需要大量社交互動的場景,亦容易牽動他們的負面情緒。
除學業以外,社交生活同樣對自閉症大專生帶來很大挑戰,隱晦和複雜的社交潛規則使他們難以辨別和理解當中含義。有受訪自閉症大專生將社交溝通比喻為「下棋」,與人交流時須不假思索地立即作出反應,這對他而言很有難度。而這種溝通的落差和誤解,令他們容易在分組課業或社交場合受到不公平的待遇、被排斥或欺凌。研究指出,長期面對誤解,自閉症大專生會選擇不去披露自己的自閉症或特殊教育需要的情況,認為披露了亦「沒甚麼幫助」或害怕「受傷」,甚至會被視作「裝可憐」和「弱者」。
基於對自閉症或特殊學習需要(SEN)的不認識,大眾普遍對自閉症大專生存有誤解、甚至負面看法。現時,對於自閉症人士的印象過於刻板和存在污名化,不是對自閉症特徵有過度負面的描述,就是認為他們是有特別才能的天才,這些都與自閉症的譜系性質和在現實中的多樣化表現出現偏差。他人對於自閉症的錯誤認知容易產生對自閉症大專生的負面評價、不公平的期望,甚至令他們錯失學習機會。
自閉症頻譜學生升學上的轉變,更不能輕視,父母及朋輩應提早為同學面對轉變的準備,千萬不要有「船到橋頭自然直」的想法。假使到了外國,人生路不熟,更沒有別人來幫忙。
如果自閉症孩子在思想行為上仍未獨立的話,建議家長等待,及訓練孩子生活技能,等待日後心智長大,才能獨立離開家庭去留學。
從小在英國寄宿中學開始,在英國倫敦生活了15年,對當地生活和地區非常熟悉。陳博士就讀優質海外學府,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英皇學院科學學士、帝國學院大學科學碩士,布里斯託大學教育行政管理和政策研究博士。她對本地和海外升學出路瞭如指掌,廣受家長和留學生歡迎。